DLI1000 A、D、H系列移动式直接雷击引起的间接效应试验系统依据GJB 8848-2016与GJB 1389B-2022标准要求设计,可广泛用于航天、航空、车辆、舰船、以及各种军用装备电子系统的直接雷击引起的间接瞬态效应测试,也可用于其他相关研究试验。
系统包括系统硬件和测试软件,测试设备中波形发生器等模块化设计安装于整体机柜,机柜安装万向轮以方便用户移动和使用。测试系统包含所有必须的测试配件及附件等,主要包括:电流波形A波、D波、MS波、H波(单波)、MB波等标准规定的多种波形发生器、可调电感模块配合发生器产生波形、测试软件,系统机柜、控制计算机、测试电缆、转接头、测试附件等组成。
产品特点:
> 试验系统模块化设计,具有独立控制和集中控制等模式系统,可以产生A波、D波、MS波、H波(单波)、MB波等多种波形;
> 试验电压和间隔时间可以任意设置,可编排测试流程;
> 采用触摸屏控制,全自动智能控制;
> 输出电流最高10kA(可定制更高的电流);
> 负载电感量最大可达15 μH;
> 可以通过 Corelab 软件进行远程控制管理,支持设置自动化测试序列、用户自定义保存测试参数、打印测试报告等。
系统装置测试布局图

方舱内部布局效果图

技术参数 |
 | 电流波形A |
T1时间(Time to peak) | 6.4 μs±20% |
T2时间(Decay to 50%) | 69 μs±20% |
输出电流 | ≥10kA(负载电感量≤2μH) |
≥2kA(负载电感量≤15μH) |

| 电流波形D |
T1时间(Time to peak) | 3.2 μs±20% |
T2时间(Decay to 50%) | 34.5 μs±20% |
输出电流 | ≥10kA(负载电感量≤2μH) |
≥2kA(负载电感量≤15μH) |

| 多重回击波形(MS) |
首波电流波形 D |
T1时间(Time to peak) | 3.2 μs±20% |
T2时间(Decay to 50%) | 34.5 μs±20% |
输出电流 | ≥2kA(负载电感量 2μH ≤ L ≤ 15μH) |
后续波电流波形D/2 |
输出电流 | ≥1kA(负载电感量 2μH ≤ L ≤ 15μH) |
后续波脉冲数 | 在1.5s的时间内散布着一个D分量后随13个分量为D/2的脉冲 |

| 电流波形H(单波) |
T1时间(Time to peak) | 0.24 μs±20% |
T2时间(Decay to 50%) | 4 μs±20% |
输出电流 | ≥10kA(负载电感量≤15μH) |

| 多重脉冲组波形(MS) |
电流波形 H |
T1时间(Time to peak) | 0.24 μs±20% |
T2时间(Decay to 50%) | 4 μs±20% |
输出电流 | ≥200A(负载电感量 2μH ≤ L ≤ 15μH) |
脉冲组构成(一个脉冲组由20个脉冲组成) |
单脉冲间隔时间 | 50 μs ≤ t ≤1000 μs |
脉冲组数量 | ≥3 |
脉冲组间隔时间 | 30 ms ≤ t ≤ 300 ms |

| 高压大电流自动调节负载 LAD-15 |
电压 | 700 kV |
带载电流 | 12 kA |
输出电感量 | 2 - 15 μH可调 |
针对EUT多样性带来的波形参数变化问题,较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按 EUT最大电感量进行脉冲发生器设计,通过在试验回路增加调波电感,补偿不同EUT电感的差异,以保证试验中脉冲发生器输出波形参数的准确。 高压大电流自动调节负载配套使用A波、D波、MS波、H波 ( 单波 )、MB波等多种波形调制,保证输出波形的一致性。 |
测试系统配置 |
仪器型号 | 仪器名称 | 图片 | 数量 |
LSS 1000A | 雷电A波发生器 |  | 1套 |
LSS 1000D | 雷电D波发生器 |  | 1套 |
LSS 1000MS | 雷电多重回击波(MS)发生器 |  | 1套 |
LSS 1000H | 雷电H波(单波)发生器 |  | 1套 |
LSS 0200MB | 雷电多重脉冲组波(MB)发生器 |  | 1套 |
测试附件配置 |
CM 0220M | 宽带电流监测钳 |
| 1套 |
CM 0302M | 宽带电流监测钳 |
| 1套 |
THDP0100 | 差分探头 |
| 1套 |
TFB1000 | 电压衰减器 |
| 1套 |
MDO3012 | 泰克系列数字示波器 |
| 1套 |
Corelab | 测试软件 |
| 1套 |
TD35 | 测试台(含铜板) | 1套 |
TF30D | 移动升降车 | 1套 |
高压大电流自动调节负载 | 1套 |
电脑 | 1套 |
产品标准
- GJB 8848 - 2016
- GJB 1389B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