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由乌苏市人民政府、中国石化、辽宁东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PBST全生物降解地膜新疆万亩棉田试验示范项目成果发布会在乌苏市委党校礼堂举行。该项目在辽宁省营口市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实现了生态与生产效益的双赢。据第三方鉴定,不仅能稳定产量、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又阻断了传统地膜 “白色污染”,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路径。充分展现了营口、乌苏两地在资源共享、产业发展等方面深度交流合作的广阔前景,也全面展示了产业援疆工作的丰硕成果。

乌苏市委副书记、市长阿依肯·阿斯拉汗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他说,乌苏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禀赋,拥有耕地面积260万亩,土地平整肥沃,日照充沛,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是全国知名的棉花生产主基地,农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前景光明。近年来,乌苏市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广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不断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科技活力。PBST全生物降解地膜新疆万亩棉田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生态与生产效益的双赢,既加快推动乌苏市农业绿色转型,又阻断了传统地膜的“白色污染”,为乌苏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路径。希望各相关部门以此次发布会为契机,不断加强营口、乌苏两地对互惠共赢援疆模式的探索,持续推动合成生物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2025年4月11日,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与辽宁东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乌苏市捐赠全生物降解地膜100吨,硅藻基复合有机肥100余吨,满足1万亩棉田使用。受赠后,乌苏市在西湖镇、头台乡等六个乡镇示范推广PBST全生物降解地膜新疆万亩棉田试验示范项目1万亩,覆盖玉米、棉花等作物,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经第三方鉴定,该项目使用的地膜与常规地膜相比,不仅减少了土壤残膜存量,节省了回收成本,还提温透光、培育壮苗,助力棉花生长。
发布会上,辽宁东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万亩试验示范项目的总体情况,通报了第三方权威机构出具的测产报告,并介绍了与PBST地膜配套使用的硅藻肥等产品。
辽宁东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文起东说:“集团致力于生物降解材料及系列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我们和中石化合作的成功主要是乌苏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帮助和棉农的信任。我们要根据这次实践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优化配方,继续深化合作,满足适应未来棉田的需要,在保墒保温的前提下,使降解的时间达到棉田的特殊要求,既能降低成本,还能让棉农能够买得起、用得起。”
乌苏市头台乡杨家庄子村村民王永兵说:“降解膜非常好,我秋天收完棉花,秸秆一打,就直接可以翻地了,根本不需要再收残膜了,省工省力又省钱。如果我连续用上三年到四年以后,春天也不用搂膜了,土地平整完以后我直接就可以播种了。”
乌苏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和农机服务中心副主任苗向前说:“全生物降解膜的增温保墒防草效果和普通膜基本一致,但降解膜可以节省回收时间、精力和费用。我们将积极宣传推广全生物降解膜使用范围,为乌苏市‘白色污染’治理奠定基础。”

发布会现场还签订了中国石化PBST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推广战略合作备忘录。
此次发布会是营口、乌苏两地对互惠共赢产业援疆模式的积极探索,也是积极搭建两地友谊桥梁、拓宽合作渠道的有效举措。
乌苏市委副书记、营口市援疆工作队领队王锐说:“在营口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通过辽宁东盛集团与中国石化成功签署合作备忘录,与中国石化在经济发展全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这是‘政府搭台、民企链动、央企赋能’——辽宁营口产业援疆新模式在乌苏的成功实践。政府搭台搭的是为乌苏引新质、扩绿能、利未来的台;民企链动链的是与乌苏同产业、互融合、共发展的环;央企赋能赋的是给乌苏新技术、强资金、大市场的能。营口市援疆工作队将持续依托营口民营经济活跃度高,民营企业发展好的优势,把这个模式深入推进下去,借助更多营口民企力量撬动更多央企来乌苏、助乌苏、强乌苏。”
娄德志、成哈尔·帕孜别克、李巍等乌苏市领导及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辽宁东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乌苏市部分乡镇负责人、农户代表参加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