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细胞培养基颗粒污染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主要涵盖无菌操作、环境与设备维护、器材消毒、耗材质量控制以及人员操作规范等方面。
严格无菌操作
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操作,提前30分钟开启紫外灯消毒,并用75%酒精擦拭台面。
操作时穿戴实验服、手套和口罩,避免手部或飞沫污染。
使用无菌工具(如移液器、培养瓶),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开闭瓶盖,减少空气流动带来的污染风险。
定期维护设备
定期检查超净工作台的气流压力,更换紫外灯管和过滤网,确保其防护功能有效。
保持CO₂培养箱的CO₂浓度稳定,定期清洁水浴锅和水盘,防止微生物滋生。
彻底消毒环境与器材
实验前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擦拭台面、地面,并开启紫外灯照射30分钟以上。
玻璃器皿(如培养瓶、吸管)需高压蒸汽灭菌(121℃、15-20分钟),耗材(如枪头、培养板)应选用无菌包装或二次消毒。
控制培养温度与更换培养基
减少开启培养箱的次数,避免温度波动和细菌进入。
定期更换培养基(通常每2-3天),防止营养物质耗尽和污染物积累。
使用无菌耗材与试剂
购买细胞时选择正规供应商,确保无支原体等污染。
血清、培养基等试剂需过滤除菌(0.22μm滤膜),并现配现用,避免长期储存。
其他注意事项
避免在细胞培养区放置杂物,减少交叉污染风险。
操作不同细胞株时更换手套或消毒,防止“细胞串种”。